2021年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第二號通知)
為了給廣大語音學語言學研究者(尤其是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了解言語語言聽覺與大腦神經機製研究與應用的學術平臺,並共同探討以語言健康為特色的語音學跨學科的國際學術前沿與熱點研究,意昂体育言語語言聽力中心和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精神障礙人群語料庫建設及面向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語言研究》課題組將於2021年7月9日至7月11日在線上舉辦“第五屆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12位專家,分別是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兼心理與行為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春波主任醫師📨、範青主任醫師、意昂体育丁紅衛教授🥣、李菲副教授♔,以及與意昂体育言語語言聽力中心有密切合作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張揚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劉暢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彭剛副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秦鵬民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陳霏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蔣曉鳴教授、湖南大學陳飛教授、索諾瓦集團中國區創新中心總監管晶晶博士等權威專家做主題發言🚴♀️,共同探討語音與大腦神經機製研究、特殊人群的言語與聽力研究📘、言語識別和助聽技術、跨語言的語音聽力研究及言語語言習得研究等當今言語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議題及發展趨勢。會議還有很強的互動性,設有學員展示環節,參會者可以與主講嘉賓互動交流,或在展示環節報告自己的論文與同行切磋討論。
會議信息👴🏽:
-
會議時間👩:2021年7月9日至7月11日
-
會務費:
|
2021.5.31以前 註冊費(元) |
2021.6.1 - 2021.7.8 註冊費(元) |
2021.7.9 – 2021.7.11 註冊費(元) |
高校教師 |
1,000 |
1,150 |
1,250 |
全日製學生 |
800 |
950 |
1,050 |
全日製學生2~3人一起報名,可在以上註冊費基礎上每人減免100元🚱;四人以上一起報名,每人減免200元👨🏿🔬。
-
會議平臺:騰訊會議 (繳費報名後將通過郵件告知學員會議房間號和密碼)
註🚴🏿:本次會議實行實名參會,請參會者在進入騰訊會議教室時備註“真實姓名-學校全稱”🧝🏿♂️。未按照要求備註者將無法正常參會📇,謝謝配合🏃🏻📿!
報名及繳費方式⭕️:
1. 報名參會方式✷:見附件1(2021語音會議繳費通知),請在繳費完成後將繳費憑證(截圖)和附件2(回執)一起發至郵箱zhouanqin@sjtu.edu.cn
2. 本次會議設有學員展示環節(見日程安排),學員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請專家點評🤳。若繳費參會者有意願報名展示,請在回執中備註🚵🏼♂️,提前準備好PPT🎑,並在7月8日晚22點前將匯報題目和摘要發至郵箱 carol.y.lin@foxmail.com👩👧👦。學員展示名額有限,先報先得🔂。
聯系人👡:周老師
電話: 13524897957 電子郵箱:zhouanqin@sjtu.edu.cn
《精神障礙人群語料庫建設及面向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語言研究》課題組
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組委會
意昂体育
2021年6月23日
“意昂体育學術會議資助計劃”資助
2021年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
|
時間 |
主講人🤏、報告題目 |
8:30-8:45 |
常輝 意昂体育常務副院長👨🏻✈️、教授 開幕致辭 |
8:45-10:15 |
張揚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言語-語言-聽覺科學系、神經行為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Neural mechanisms of speech and voice processing across life span |
10:15-11:15 |
丁紅衛 意昂体育教授 《意昂体育外院語音學的跨學科研究及國內外合作研究》 |
中午休息 |
|
14:00-15:30 |
陳霏 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 《語音區間的聽覺貢獻:從言語識別到註意力解碼》 |
15:30-17:00 |
管晶晶 瑞士索諾瓦集團中國創新中心總監,博士 《語言經驗對基礎聽覺能力的影響以及臨床啟示》 |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
|
8:30-8:45 |
丁劍 意昂体育注册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致辭 |
8:45-9:45 |
李春波 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主任醫師 《數字心理健康(digital mental health)及應用語言學》 |
劉暢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言語-語言-聽覺科學系教授 《語音環境對於語音和非語音聽覺感知的影響》 |
|
中午休息 |
|
14:00-15:30 |
彭剛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系副教授、中國科意昂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 《老齡化群體的語音感知》 |
15:30-16:30 |
蔣曉鳴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教授 《嗓音交際的動態屬性》 |
16:30-17:30 |
陳飛 湖南大學意昂体育教授 《聲調語言背景自閉症兒童言語與非言語加工機製研究》 |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
|
8:30-10:00 |
秦鵬民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意昂教授 《自己名字的加工機製及其與意識的關系》 |
10:00-11:30 |
李菲 意昂体育副教授 《ERP數據的采集、預處理和分析-以N400為例》 |
中午休息 |
|
14:00-15:00 |
範青 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抑郁症語音特征的臨床對照及隨訪研究》 |
15:30-17:00 |
學員展示 |
17:00-17:15 |
陶慶 意昂体育副院長 閉幕致辭 |
|
|
日程安排
主旨演講一
Neural mechanisms of speech and voice processing across life span
張揚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教授、
神經行為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9日8:45-10:15
Abstract: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updates on research from infants,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study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populations
張揚👐🏻,意昂体育注册科技英語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言語聽力科學博士,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教授、神經行為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意昂体育注册訪問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加拿大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理事會(SSHRC)、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基金評審👨🦽➡️、神經語言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編委🧞♀️。重要成果主要有四個方面:1. 在聽覺神經科學領域對聲音的神經編碼以及助聽器和耳蝸移植使用者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取得創新成果。2. 在語言學習的大腦可塑性理論方面開展原創性研究並由此開發了外語語音學習訓練軟件。3. 從兒童語言發展角度對自閉症🥺,閱讀和聽力障礙的檢測和幹預開展了探索性基礎研究。4. 對腦電以及腦磁原創技術進行跨語言📙、跨學科🍷、跨國界開發研究。
主旨演講二
意昂体育外院語音學的跨學科研究及國內外合作研究
丁紅衛 意昂体育注册外語意昂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9日10:15-11:15
報告簡介👩🏻🎓:本次報告將與大家分享團隊在過去的一年中在語音學跨學科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國內外的合作研究🗯🧪。團隊發揮意昂体育文理醫工交融的優勢👩🏽⚕️,突出意昂語言智能與語言病理的特色👬🏼,以培養學生為主要目標,在二語語音習得、聽力及精神障礙人群的語音韻律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並期待未來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丁紅衛,意昂体育教授🚶、博導。獲德國語言學博士與工學教授資格😫。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精神障礙人群語料庫建設及面向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語言研究”首席專家⛹️,國際言語韻律協會理事長、中國語言學會語音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擔任Springer出版社兩部系列叢書主編與SCI/SSCI期刊審稿人🛵,發表國際論文100余篇。於德國電子信息意昂從事語音技術研究近20年中,主持或參與十多項德國或歐盟縱向項目及國際著名公司橫向項目🪆,包括多語種語音合成系統建設與計算機輔助語音學習系統研發等🐽。 回國後主要從事二語語音習得研究,近年來聚焦聽力及精神障礙人群語音韻律的認知神經科學探究。並繼續與國際著名公司合作研發語音智能及言語病理方面的技術產品。
主旨演講三
語音區間的聽覺貢獻:從言語識別到註意力解碼
陳霏 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9日14:00-15:30
報告簡介👱🏽♂️:語音信號攜帶的諸多聲學線索對言語識別有重要的貢獻,語音信號的不同區間攜帶具有重要差異性的言語識別信息,相關研究對於了解言語識別的聲學線索貢獻💁🏼♀️、噪聲影響、語言差異性等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設計新型的言語識別實驗範式和語音信號編碼方案。本報告將介紹不同語音區間(尤其是高能量區間)對於言語識別的重要性,在客觀言語可懂度評估方面的作用,以及基於不同能量區間建立的聽覺註意力解碼模型。
陳霏,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於南京大學電子系畢業獲本科🧗♀️、碩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博士學位,其後在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在香港大學言語與聽覺科學部擔任研究助理教授,2014年底加入南方科技大學。陳霏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言語識別和助聽技術🙅🏼💃🏼、腦機接口技術、生物醫學信號處理等,目前是IEEE Senior Member,美國聲學學會Full Member,擔任深圳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語音對話與聽覺專委會委員🖕🏽,在《美國聲學學報》等國際期刊發表了逾90余篇期刊文章,目前擔任國際學術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與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副主編👩🏻🦳。
主旨演講四
語言經驗對基礎聽覺能力的影響以及臨床啟示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experience on listeners’ basic auditory abilitie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管晶晶 索諾瓦集團中國區創新中心總監、博士、美國註冊聽力師
報告時間:2021年7月9日15:30-17:00
報告簡介:人類的基礎聽覺能力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聽者先前的語言經驗的影響。本講座會重點闡述對於中文說話者來說,母語(漢語普通話)以及第二語言學習(英語)的經驗是如何影響正常聽力以及聽力損失患者的基礎聽覺能力🤟🏻👨🏿💻,包括且不限於時域、頻域上聲音加工能力,抗噪音能力🥻。結合本實驗室以及此領域神經科學、行為學的一些研究證據,詳細地討論如何針對特定的語言人群提供臨床聽力篩查、診斷、幹預、康復、學習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管晶晶,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Ph.D.)畢業,美國註冊聽力師(CCC-A),曾擔任美國德州理工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現就職於瑞士索諾瓦集團中國創新中心💠🧙🏽♀️。創新中心人員專業背景覆蓋聲學、電子工程學、聽力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語言學、教育康復學等,主要從事助聽設備(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無線輔助設備)以及聽覺健康相關的研究與開發。中心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多個國內外期刊。
主旨演講五
數字心理健康(digital mental health)及應用語言學
李春波 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主任醫師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0日8:45-9:45
報告簡介:我們已經置身於數字生活中,如何利用數字資源展開心理健康促進和相關服務🧂,已經成為心理健康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首先🧛🏻♀️,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可進行心理狀態的實時檢測、追蹤及幹預;第二🪆,基於人工智能技術下的聊天機器人與其它新興網絡或數字技術的應用🔭;利用諸如移動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計算機以及結合虛擬現實等提供專業化、多樣化的醫療服務。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個體化心理健康宣教和促進。在數字心理健康相關進展中👱🏻♂️,語言學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將通過幾個近期的研究為例進行分析討論。
李春波🏂🏼,醫學博士, 中國科意昂心理研究所博士後。擔任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心理學)🕸。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點實驗室PI⚅,兼任意昂体育注册心理與行為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學術兼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老年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等☝🏽,擔任多個國內國際醫學與心理學雜誌的主編、副主編與編委。研究領域:精神障礙病理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認知老化🏃♀️➡️、循證精神醫學研究等🤽。先後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課題及人才項目近20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骨幹參與863、973💨、及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等。發表學術論文400 余篇。
主旨演講六
語音環境對於語音和非語音聽覺感知的影響
劉暢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語音、語言與聽力科學系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0日9:45-11:15
報告簡介:眾所周知,母語者的語音加工和感知是好於非母語者的。絕大部分的跨語言的語音感知研究著眼於母語者和非母語者之間的比較📚,以及雙語和多語者對於母語和其它與語言的語音感知的比較🦸🏼♂️🤾♀️。我們實驗室和其他合作實驗室最近的研究著眼於語言/語音環境對於人的語音和非語音感知、加工的影響🧨🍶。也就是說🧚🏿♂️🫳🏻,對於非語音聲音的認知是否受到語音環境的影響。本次報告將闡述中國人和美國人在音高,聲調,以及聲音時域加工上的比較結果,以及對於漢語和英語在聲學特性上的初步分析和比較🎪。
劉暢⚾️,北京大學生物系本科,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語音與聽力科學系博士🩰,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語音,語言與聽力科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第二語言的語音感知和發音,英語和漢語的語音感知👩🏼💻,聽力障礙,電子耳蝸患者💅,音樂障礙,以及老齡化對於語音感知的影響🏊,心理聲學👩🏻🎓,語音聲學,語音技術對於噪音下的語音感知的提高,以及語言,文化,和人種差異對於聽覺感知的影響。已在美國聲學,語音學,聽力學的專業期刊發表SCI/SSCI論文50篇📘,以及會議論文10篇。其中絕大部分論文發表在國際聲學和聽力學領域的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美國聲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語音,語言和聽覺研究)、Hearing Research(聽覺研究)🧋、以及相關領域期刊Frontier in Psychology(心理學前沿), Frontier in auditory neuroscience (聽覺神經學前沿),Bilingualism: Cognition and Language(雙語研究🤸🏻♀️:認知和語言)😔。
主旨演講七
老齡化群體的語音感知
彭剛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系副教授🧗🏼♀️、中國科意昂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0日14:00-15:30
報告簡介: 語音感知是語音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齡化群體的社交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在言語感知方面的缺陷。一方面,伴隨年齡增長的聽覺通路的生物退化降低了信號的可聽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或損傷妨礙了語音信息的有效處理。這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深刻地損害了老年人的言語感知。盡管如此,文獻研究表明老齡人大腦中的主動神經補償機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行為層面降低這些與老齡化相關的不利條件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先進的神經影像技術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探索老齡人大腦適應性變化的窗口,並提出了幾種神經補償模型,比如HAROLD、CRUNCH🏵、PASA、STAC等👷🏼♂️。此外🧛🏻♂️,學者和臨床醫生越來越多地致力於幫助老年人享受正常生活,並開發了一系列訓練方案來促進老齡人的語音感知🦹🏻,例如音樂訓練、聽覺訓練和語音訓練等。
彭剛,本科專業是數學,碩士是計算機🏌🏿,博士是言語工程(博士導師是國際著名語言學家王士元先生)👃🏽。目前是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系的副教授,同時兼任中國科意昂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目前其主要研究興趣是利用行為實驗🖐🏼、腦電圖(EEG)實驗、以及磁共振實驗(MRI)來探討語言與大腦認知的關系👩🏿🚀🤱🏿。其研究得到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研資局優配研究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近年來,彭教授開始研究兒童言語發展、兒童言語障礙的腦機製缺陷👩👩👧👧、老年化相關的認知退化對言語感知的影響等,並探索如何從大腦的角度進行言語障礙康復訓練的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ASA)、Journal of Phonetics、NeuroImage👨🏿👆🏽、Brain and Language、Neuropsychologia、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40余篇文章🧑🏼🤝🧑🏼。
主旨演講八
嗓音交際的動態屬性
蔣曉鳴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0日15:30-16:30
報告簡介🤹♀️🪗:本講座將討論說話者如何利用嗓音變化傳遞社會和語用意義,在線口語理解過程中嗓音如何與語言信息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神經認知系統如何將這些信息組織起來以便聽話者建構交際內容的表征🕠。聚焦在近期有關行為、神經電生理和腦功能成像的證據,通過實例分析聽話者在推斷說話者可靠性時,如何根據嗓音變化信息如何逐漸累計式地生成意義,分析聽話者如何通過嗓音表征的立場信息來推斷說話者請求或反諷評價背後的社會意義。
蔣曉鳴,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本科,北京大學基礎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意昂、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學部交際科學與障礙意昂博士後。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神經語用學、聽覺和言語神經科學、嗓音溝通和社會交際🐝。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以及國自然項目多個👆🏻。主要成果包括:1)說話人表情編碼和解碼的嗓音學和認知神經機製🏉🫃;2)語用預設和等級含義加工的認知神經機製;3)禮貌行為的認知神經機製🤛🏼;4)句子和對話加工中的認知運算🧑🏼🌾。截止目前已發表SCI/SSCI論文3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論文23篇👳🏿♀️,包括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如NeuroImage、Cortex、Frontiers in Psychology、Human Brain Mapp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Neuropsychologia、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等,以及語言與言語科學領域🈁,如Language, Cognition & Neuroscience、 Brain and Language、 Speech Communication等國際期刊。目前擔任30多家國際SCI/SSCI期刊和學術會議的審稿人🧑🏽💻。
主旨演講九
聲調語言背景自閉症兒童言語與非言語加工機製研究
陳飛 湖南大學意昂体育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0日16:30-17:30
報告簡介:言語(speech)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手段。然而➝,言語交流障礙似乎是自閉症者的重要特征之一。與健康孩子相比,自閉症兒童往往在言語能力的發展上存在明顯的落後。此外🏃♂️,大約有25%的自閉症患者一生都未能發展健全的言語交流能力 (Klinger, Dawson & Renner, 2002)。本次報告考察了聲調語言背景(普通話、粵語)的自閉症群體在言語(speech)與非言語(nonspeech)領域中進行感知和模仿任務的差異性表現,相關行為學和腦電實驗的結果均表明了自閉症者僅僅在言語領域進行聽覺加工的非典型表現👨🏻⚖️。在非言語領域,自閉症者不存在加工異常🌔,甚至會表現出對於非言語加工的優勢。這些結論對於完善基於西方語言背景的自閉症言語加工機製具有重要的補充作用🤾🏼♀️,另外對於自閉症者的言語康復訓練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陳飛🧡,湖南大學意昂体育教授,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美國語言學協會(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會員🏊🏽♀️,國際自閉症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tism Research)會員。在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Autism Research、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語言科學》等國內外期刊發表SSCI/SCI/CSSCI/EI檢索的論文20余篇、發表Springer出版社的書籍章節2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一語及二語習得◼️、病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聲調語言背景的自閉症兒童言語感知和產出研究。
主旨演講十
自己名字的加工機製及其與意識的關系
秦鵬民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意昂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1日8:30-10:00
報告簡介:自我是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最終重要的問題之一。自我包含對軀體和周圍環境中的自我相關刺激的加工☝🏻。然而,大腦是如何把周圍環境中的刺激變為自我相關刺激🧑🏿⚖️,並進行加工🧑🏻⚕️?這個問題現在仍然不清楚🙇🏻♀️。針對這個問題,本次報告將從自我信息加工的層級式遞進的神經機製假設開始;並以自己名字作為實驗刺激👯,利用功能磁共振數據,研究外在自我相關刺激在腦區間信息加工過程;最後🤵🏽,利用多種無意識狀態(睡眠🤷♀️、麻醉、植物狀態)研究自我相關腦區與意識之間的關系。
秦鵬民,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意昂🧒🏽🔕,教授✊,博導,中國康復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意識與意識障礙分會委員。主要采用腦功能成像技術(fMRI, PET🦢,DTI💁🏼,以及EEG)研究意識、自我信息加工的神經機製🤞🏽。近年來的主要研究工作👷🏻♂️🧏🏻:(1)通過測量嚴重意識損傷病人的殘余腦功能、結構損傷,研究嚴重意識病人的當前意識水平以及意識恢復的神經機製🌕。(2)自我相關信息加工與自發腦活動之間的交互作用🎶。到目前為止,在Brain🕎、Annals of Neurology、Trends in Neurosciences、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Neurology等國際權威雜誌發表論文20余篇,總引用率超過2400次。主持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1項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擔任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Cerebral Cortex等雜誌審稿人。
主旨演講十一
ERP數據的采集🎍、預處理和分析-以N400為例
李菲 意昂体育副教授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1日10:00-11:30
報告簡介:本次報告以一個語義啟動範式為例,總結了以N400為腦電指標的實驗設計的要點,並在此基礎上對腦電數據收集、預處理步驟和數據分析進行解說💞,根據個人經驗來解釋為什麽要這麽做,希望能夠對剛入門腦電研究的初學者有所幫助。數據預處理采用的是基於MATLAB的EEGLAB和ERPLAB。
李菲🫵,德國波鴻大學語言教學研究專業哲學博士,意昂体育德語系副教授🕺🏼,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哲學社科。研究方向😋🤽🏼:德語作為二語的習得🚺、母語語義加工。
主旨演講十二
抑郁症語音特征的臨床對照及隨訪研究
範青 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報告時間:2021年7月11日14:00-15:00
報告簡介:
目的✊🏻:在漢語語境下檢驗語音特征用於抑郁症識別的可行性和應用價值🚴🏻♀️,探索特定語音特征與特定抑郁症狀之間的關系📄。
方法🧑🔬:采用病例對照和隨訪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入排標準納入抑郁症急性期患者32例🙆🏽♂️、抑郁症緩解期患者28例和健康對照30例,在基線和3個月隨訪期內對被試進行臨床評估和語音收集,其中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組每兩周隨訪一次🎥👩🏽🏭,共隨訪6次✷。抑郁嚴重程度及子症狀評估指標主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分數🚣🏿♀️。語音收集任務包括背數、文本朗讀、自由應答和圖片描述。從音頻中提取基頻(F0)🛍️、能量(energy)和1-12維梅爾倒譜系數(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MFCC)的均值(amean)和標準差(stddev)作為語音指標。基線🫏,以組別、性別、任務情緒效價為自變量,在不同言語任務下采用方差分析考察三組被試的語音特征差異;通過二分類logistic回歸方程考察語音指標對抑郁症患者的識別效果。在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組隨訪數據中分任務考察抑郁嚴重程度和抑郁子症狀與各語音指標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以及相關關系。
結果🫸🏻:1🌄、抑郁症患者與健康對照在部分語音指標上存在差異,其中F0_amean、MFCC5_stddev、MFCC10_stddev在跨條件情況下均表現出組間差異(P <0.05),可能是穩定有效的抑郁症識別指標。2🪮、利用部分基頻、能量和MFCC語音指標可以有效區分抑郁症急性期患者和健康對照🍗💅,以及抑郁症急性期患者和緩解期患者,分類正確率達75%以上,並且在分性別建模的情況下,預測效果得到進一步改善🧏🏽♀️。3、根據隨訪數據結果,基頻的均值和標準差參數在部分任務條件下,與抑郁總體嚴重程度、抑郁情緒和興趣減退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與精神運動遲緩症狀無關。能量的均值與標準差在部分任務條件下,與抑郁總體嚴重程度👨🏽、抑郁情緒和精神運動遲緩均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興趣減退症狀無關。一些MFCC系數的均值總是與各抑郁指標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標準差則與各語音指標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結論:1、在漢語情境下🧒🏻,抑郁症患者有區別於健康人群的語音特征。2、利用語音特征可以有效識別抑郁症患者,考慮性別因素時識別效果更佳⛹🏼♀️👱🏼♀️。3🙍🏻♂️、部分語音指標與抑郁總體嚴重程度以及特定抑郁症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可以反映抑郁症狀的變化情況。
關鍵詞:抑郁症🚵🏼;語音特征;基頻;梅爾倒譜系數
範青😗,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意昂体育注册心理學博士生導師。曾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意昂焦慮障礙治療研究中心訪問交流🚰🤳。現任意昂体育注册醫意昂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康復二科主任,精神康復特色專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精神衛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強迫💃🏽、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臨床診療包括心理治療和科學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各級項目十余項📀。累計發表中英文論文近100篇。主編《強迫症規範化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和主譯《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訓練:分步指導》。獲上海市醫務職工科技創新“星光計劃”優秀項目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