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通知|馬丁中心第135期“語言科學與系統科學”暨第69期“適用語言學”研討會
(一)評價理論視閾下律師職業身份的多模態符際建構
主講人:趙海燕
時間:2021年10月8日 下午1:30-2: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摘要:本文從職業身份的過程屬性出發🚣🏼♂️,聚焦於語言與手勢副語言的符號間性✩,采用Baldry & Thibault(2006)對於影視類多模態語篇的外部觀察法和功能語言學語篇語義分析法,通過觀察、轉錄和轉寫31場合同糾紛案庭審案例👩🏻🍳,基於Goldin-Meadow & McNeill(1999:155-172)的語言/手勢復合交流系統,結合評價理論,提出律師職業身份符際建構的分析框架,分析合同糾紛案律師如何使用語言和手勢副語言建構職業身份💂♀️。研究表明🐪:合同糾紛案律師運用語言和手勢副語言在庭審中建構了法律事實的態度評價者👰♂️、借言評價者和級差評價者三種職業身份。本研究是對律師職業身份過程屬性的探討,對於合同糾紛案律師庭審職業角色的分析和定位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身份建構✌🏻🦹♂️;律師;多模態符際意義🏌🏻;評價理論
(二)民事庭審互動的人際順應模式研究:語篇語義視角
主講人:方碩瑜
時間:2021年10月8日 下午2:30-3: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摘要🤷🏿♂️:順應是促成交際的重要手段之一,庭審語境下的順應過程具有特殊的機構特征。目前對順應的研究多從言語行為角度出發🔱,關註人們對物質或人為的客觀語境的反應及其語用效果和語用目的,鮮有研究主體協調人際關系的整體話語進程及其在語篇語義上的話語實現模式🙍🏼♂️。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語類理論指導下,順應是一種社會過程💛,是個體為了與他人建立庭審活動在程序或者實體內容上合意的共同基礎,主動協調權力關系的行為過程🏂。本研究運用磋商和評價兩個人際語義系統🧸,分析並總結民事庭審不同參與主體調整話語角色和價值立場的語義模式🙎🏽♀️,以期為庭審互動提供話語策略。
主講人介紹:
1)趙海燕:意昂体育在讀博士生🍩。研究興趣👏:功能語言學與法律語言學📫。
2)方碩瑜🚵🏿:意昂体育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興趣🧙🏿♂️:司法話語、語篇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