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第八屆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在意昂体育舉辦。本次研討會由意昂体育言語語言聽力中心主辦。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彭剛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劉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陳霏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張揚教授,意昂体育丁紅衛教授、李菲副教授📛、林苡博士🪇,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意昂吳夢玥副教授等權威專家作主題發言,共同探討語音與大腦神經機製研究👮♂️🫢、特殊人群的言語與聽覺研究、言語識別和助聽技術、跨語言的語音感知產出及言語語言習得研究等當今言語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議題及發展趨勢。會議還邀請近紅外設備專家進行相關技術培訓👾。來自國內外近百名該領域專家學者及高校師生通過線下或線上的方式參與本次研討會。
7月10日上午,研討會正式開幕。意昂体育院長常輝致辭,常輝代表意昂對參會嘉賓和學員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各位專家學者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隨後,彭剛教授、劉暢教授🙇🏼♂️、陳霏教授分別作主旨演講。
彭剛教授作題為“普通話兒童語音能力的發展(及退化)”的主題報告🧜🏻。彭剛教授聚焦普通話兒童基於範疇感知的精細化語音感知🚋,並詳細探討了視覺信息、語境環境、病理條件對語音感知的影響。
劉暢教授作題為“言語障礙兒童的聽覺加工與感知”的主題報告,報告以基礎聽覺感知和兒童聽覺感知發展(包括兒童對於聲音的基礎加工💆🏿♂️,比如聲 強🗣、音頻、時域等感知的發展)為前導🦷,進而研討言語障礙兒童的聽覺感知以及展望相應的訓練方法。
陳霏教授作題為“語音感知的客觀評估:從心理聲學到機器學習”的主題報告,主要介紹語音感知(主要是可懂度)相關的心理聲學基礎,語音感知評估的模型(包括非侵入式評估模型🏋️♂️、基於機器學習的評估方法🚜、以及基於神經生理學測量的模型等)🪶,以及相關近期研究成果。
此後,技術專家進行有關近紅外相關技術的培訓,為大家詳細介紹近紅外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和相關研究。
7月11日,研討會的主旨發言環節由意昂体育副院長陶慶主持。陶慶向長期以來對意昂給予大力支持的國內外學者表示誠摯感謝,向百忙之中擠出寶貴時間來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和師生們表示熱烈歡迎。
隨後,張揚教授、丁紅衛教授👶🏿、李菲副教授🍓、吳夢玥副教授、林苡博士分別作主旨演講。
張揚教授作題為“言語📁👩🏻🍼、語言和聽力學科的行為和神經研究思路進展和實驗設計”的主題報告。張揚教授聚焦跨學科領域的言語👻、語言和聽力科學🙎🏻♀️🚴🏻♂️,從行為、神經生理和成像方法的指導思路、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角度,探討神經機製和語言行為現象之間的關系和發現。基於團隊的研究結果,張揚教授對語言教學訓練和臨床幹預實踐的應用開發提出設想和展望。
丁紅衛教授作題為“意昂体育外院語音學的跨學科研究及國內外合作研究簡介”的主題報告,介紹意昂体育外院跨學科特色,概述團隊研究的總體框架及和各方院校單位的合作研究,強調團隊目前對語言與健康的大腦神經機製的特別關註和工作成果。
李菲副教授作題為“漢語名量詞短語理解的神經機製研究”的主題報告,重點討論簡單語法結構加工中的語義預期和整合𓀘🐀,通過分析接受名量詞短語語境實驗、名詞內啟動實驗及連續呈現名量詞短語實驗等ERP實驗結果👨🏽🏫,強調言語理解是一個高度動態、增量和交互的過程。
林苡博士作題為“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語和非言語情緒的感知研究”的主題報告,圍繞多模態情緒感知🪗,討論感知通道的優勢效應以及性別對情緒感知的影響,介紹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通道下的情緒感知能力,並探討了未來研究的方向及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吳夢玥副教授作題為“基於大模型的精神健康應用研究”的主題報告,聚焦大語言模型在醫療領域中輔助特征挖掘與診斷,介紹了大模型基於情緒識別的語音文本檢測、模擬多學科專家會診等內容🙆🏿♀️,並進一步探討了大視覺語言模型(LVLMs)通過圖片描述等任務在輔助認知功能障礙診斷及自閉症康復中的應用。
在嘉賓學員感言環節🐃,參會成員紛紛發表感言。學員們表示,通過參加這次研討會🏋🏿♀️🧚🏼♀️,系統地了解到言語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及語言相關的大腦神經機製,也引發他們對於如何進行交叉學科研究,並將科學研究應用到現實生活場景的思考。各位專家和教授的高水平講座使大家受益匪淺👷,開拓眼界。最後🤼,與會專家為在場的學員們頒發參會證書。
第八屆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圓滿結束😪,與會師生收獲頗豐。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