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域下的司法話語研究"欄目介紹

意昂体育注册 王振華

系統功能語言學及其社會解釋力
韓禮德(M.A.K. Halliday)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突出了系統理論和功能思想。它以語篇為研究對象,以軸關系(axial relations)為研究方法,重點研究語篇中意義潛勢是如何具體生成的。 韓禮德早在上個世紀60年早期關於階和範疇語法的論著中,就把語音和語法從結構的製約中解脫了出來👲🏼,將它們置於縱聚合關系中,基於功能思想研究其意義的生成。(參見Halliday 2006)
系統功能語言學直面日常生活中社會、職業🍷🍲、學術等不同語境中與語言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模型(Mahboob & Knight 2010:1),是一種適用語言學(Appliable Linguistics)。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一種適用語言學,它不僅具有較全面的理論體系🤟🏼,而且具有較強大的社會解釋力(social accountability)。它的研究目標是運用中的語言(language in use)和語言的使用者(language user)(參見Halliday 1964)。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1️⃣,系統功能語言學在語言的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上都構建了較完善的理論框架,諸如宏觀層面的社會語境觀和微觀層面的語法系統觀。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裏🔣,語言研究離不開社會語境、語篇語義和語法(參見Martin & Rose 2003/2007:Chapter 1)💏,其理論集中體現在語類👨🏻‍🦽、語域🥉,語篇語義、詞匯語法🧑🏻‍🦱、字系/音系等系統中。這些系統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實現關系,即語類由語域實現,語域由語篇語義實現,語篇語義由詞匯語法實現,詞匯語法由字系/音系實現。另外👩🏼‍🎓,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系統是抽象的結果,語言現象是具體的產品👰🏽‍♂️🥷🏽,二者形成了一個連續統(continuum)👆🏽⚓️。抽象的系統用來指導對語言意義潛勢的分析和研究。再次,語言的整體意義潛勢以及語言所在的文化的意義潛勢是一個特定社會所擁有的文化意庫(reservoir),這個社會中的個體通過學習和了解文化義庫而形成各自的個體意庫(repertoirs)❓,從而有了個體特征。這是從集體到個體的連續統👩🏻:文化意庫-個體意庫(參見馬丁 王振華2008)🖐。於是😛,除了系統之間的實現化(Realization)邏輯關系😞,各個系統還可以通過實例化(Instantiation)和個體化(Individuation)用來分析話語/文本展開後的具體意義,研究話語/文本呈現的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謀篇意義👷🏻‍♂️。
系統功能語言學不僅研究橫組合意義上的結構意義,更研究縱聚合意義上的系統意義✦;不僅分析和解釋語音系統🧜🏽‍♀️、書寫系統、詞匯語法系統🏊‍♂️、語義系統等語言本體意義➰,更分析和解釋語域系統和語類系統等社會因素生成的社會意義。系統功能語言學將使用中的語言和使用語言的人,語言的本體意義和語言的社會意義,以及語言的結構意義和語言的系統意義納入到它的研究範圍,增強了它對語言意義潛勢的社會解釋力。

司法話語研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司法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出現🙋🏿,使司法話語成為了研究熱點。2010年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由Malcolm Coulthard 和Alison Johnson主編的《司法語言學手冊》(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Linguistics)告訴我們,國外司法語言學的研究主要涉及1)司法語言和司法過程(包括警察訊問,審判話語,司法文書創製等)💑,2)法律過程中作為專家的語言學家🧑🏽‍⚖️,3)新的研究領域(Coulthard & Johnson 2010: viii-xi)🍮。研究較多的話題有作者身份歸屬、詢問策略🏄🏿‍♂️、剽竊檢測⚽️、決定移民來源的語言分析🧑🏽‍🔬🎃、誹謗🍖、商標🔹、聲音識別👨🏽‍🏫、謊言檢測、庭審譯員🦅。較前沿的研究主要有計算司法話語研究,多模態與司法話語研究,恐怖主義與司法話語🙍🏿🚲,司法過程中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各種語音軟件、多模態信息分析軟件在司法話語領域裏的應用等🤠。與國外司法話語研究相比較,國內司法話語的研究比較滯後,對司法語言的研究很少從語言學理論的角度提取語言證據🪕、總結語言規律、探索語言機製⚠️❣️。本欄目在系統功能語言學指導下,強調其理論的社會解釋力,將司法話語置於社會語境大背景下,分析和描寫司法話語實踐👏🏼,從語言學的角度解決司法話語實踐中呈現的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力圖為司法話語實踐提供語言服務🥵。

本欄目內容概述
本欄目供收錄3篇文章,分別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研究司法文書的事理和情理,和誹謗話語👦🏼、道歉聲明與精神救濟。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三重視角’下的判決文書情理研究》論文中📻,王品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自上而下”、“層次內部”和“自下而上”三個視角,分析我國判決文書中體現的情理👧🙋🏼‍♀️。探討了民事裁判文書的語類結構及在語域中的表現;分析了民事裁判文書的人際語義配置;考察了實現語篇語義配置的詞匯語法資源。這三重視角相輔相成,共同揭示判決文書陳情說理的語言特征🚅。賴良濤在其《基於言據性的判決書事理研究》論文中,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言據性理論,對民事案件判決書中所采用的各種言據性資源和類別進行標記、統計🧑🏻‍🔬,考察這些資源對判決書事理性的建構🦑。發現判決書中的言據性可以由小句語法的過程(主要是心理認知過程和言語過程)、參與者以及環境成分等各小句成分來體現,也可以由名詞詞組體現的零句來體現。論文還發現🏺,判決書的言據性基本不涉及情態資源,其命題信息呈現出充分肯定(或否定)的確定性意義,不涉及介於是與非之間的不確定模糊性意義。張慶彬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誹謗話語、道歉聲明與精神救濟分析》論文中,從功能語言學角度研究誹謗話語的救濟💁🏿,以“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救濟目標為切入點,討論何種類型的道歉聲明可以實現這三種功能、這些語篇應包含哪些語義配置、體現為哪些語篇階段和步驟。本研究為公平、公正地對誹謗受害人進行精神司法救濟提供了直接有效的理論支撐🫵🏿。以上文章突出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適用性和社會解釋力,從系統理論和“三大元功能”思想考察了司法話語實踐中實現的紋理、事理和情理的語言學機製,分析了誹謗話語的性質🫠、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註:對本欄目感興趣的讀者💴,可閱讀《語言學研究》第二十四輯6-44頁3篇論文的全文🧝🏻‍♂️。

參考文獻
Coulthard,M. & Johnson, A.(eds.). 2010.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Linguistics. London/New York: Routle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Halliday, M. A. K. 1964. The users and uses of language. In M. A. K. Halliday (Edited by Jonathan J. Wbester), Language and Society (Vol 10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 Halliday).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5-37.
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M.A.K. Hallliday 2006, Systemic Theory. In Keith Brown,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Vol 12), Amsterdam / Boston...: Elsevier. Pp443-448.
Mahboob, A, &  N. K. Knight (eds) 2010. Appliable Linguistics. New York: Continuum.
Martin, J. R., Rose, D. 2003/ 2007 (1st/2nd editions).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馬丁 王振華🥦,2008,實現化🏋🏿、實例化和個性化,——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三種層次關系。《意昂体育注册學報(社會科學版)》(5):73-81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